师资

EN       返回上一级       师资搜索
郑春苗
讲席教授
AGU Fellow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0755) 8801-0020
zhengcm@sustech.edu.cn

基本概况:

郑春苗,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 会士、美国地质学会(GSA) 会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外籍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获得者。现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分管对外合作与工学部),兼任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曾任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创院院长、校长办公会成员(分管国际事务) ,以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水科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冠名讲席教授(George Lindahl Endowed Chair Professor)。

研究领域涉及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流域生态-水文-环境过程、全球变化与新污染物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等。开发了地下水污染模拟标准软件MT3D和MT3DMS,被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发表6部专著,包括Applied Contaminant Transport Modeling (Wiley出版社) 和中文版《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500余篇SCI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次数超36,000次(截至2025年10月)。

目前担任国际期刊Sustainable Horizons创始人与共同主编,曾任包括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在内的5份国际水资源领域权威刊物副主编,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水文科学核心小组成员,以及国际水文科协(IAHS)国际地下水委员会主席。

学术兼职包括: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指导专家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咨询专家组成员。

荣获多项国际学术荣誉,包括:第11届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际水奖(PSIPW, 2024)、美国地质学会O.E. Meinzer奖(国际水文地质界最高荣誉,2013)与 Birdsall-Dreiss杰出讲席奖(2009)、美国地下水协会M. King Hubbert奖(该协会最高科学奖,2013)与John Hem杰出贡献奖(1998)。

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及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en&user=g0FPeQsAAAAJ

Web of Science: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author/record/I-5257-2014

Scopus: https://www.scopus.com/authid/detail.uri?authorId=59377651000

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1-5839-1305


点击这里下载完整简历.pdf

教育背景:

1985-1988:博士(主修水文地质、辅修土木与环境工程),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1983-1984:教育部出国代培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1979-1983:学士(水文地质),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工作经历:

2022-现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分管对外合作与工学部)

2022-现在:南方科技大学 讲席教授、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2018-2022:南方科技大学 讲席教授、校长办公会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

2015-2018:南方科技大学 讲席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创院院长

2010-2018:北京大学 讲席教授、水科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2015年后为过渡期)

2010-2018: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冠名讲席教授(2013年开始停薪留职)

2002-2009: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 教授

1997-2002: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 副教授(终身职)

1993-1997: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 助理教授

1988-1993:美国S.S. Papadopulos & Associates, Inc. 环境与水资源咨询公司水文地质专家 

学术经历:

2025-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客座教授

2024-现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访问教授

2021-现在: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访问讲席教授

2018-现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 客座教授

2001: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土木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00: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与环境科学系 访问副教授

1995:澳大利亚国家原子能科学技术机构 访问学者

1991: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兼职讲师


获奖与荣誉:

2024:第11届苏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际水奖 (PSIPW)

2024: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 Award)

202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外籍会士

2019: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

2014: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地学系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

2013:美国地质学会迈因策尔奖(O.E. Meinzer Award)

2013:美国地下水协会哈博奖(M. King Hubbert Award)

2010:北京大学“国家特聘讲席教授”

2009:美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杰出讲席奖(Birdsall-Dreiss Distinguished Lecturer) 

2008:美国特拉华大学DuPont Lecturer

2006: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海外杰青)

2005:美国德克萨斯大学Oliver Lecturer

1999: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Fellow)

1998: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杰出贡献奖

学术兼职(部分):

2025-现在:加拿大非赢利教育机构“The Groundwater Project”董事会成员

2025-现在: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地下水网络指导专家组成员

2023-现在:粤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联合实验室主任

2023-2025: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遴选委员会水文科学分委员会成员

2021-现在:国际学术期刊Sustainable Horizons创始人与共同主编

2019-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咨询专家组成员

2018-现在: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2018-现在: 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7-现在: 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6-现在: 国际学术期刊Vadose Zone Journal副主编

2015-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指导专家组副组长

2013-2018: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副主编

2010-2015:国际学术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副主编

2010-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指导专家组成员

2007-2014: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副主编

2007-2013:国际水文科协(IAHS)国际地下水委员会当选主席、主席

2005-2015: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水文科学核心小组成员

2005-2007:美国大学水文科学联合会(CUAHSI)行政负责人之一(Treasurer)

2003-2007:国际学术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副主编

2003-2004: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2003-04年度主席 

1998-现在:国际地下水模拟学术会议系列“MODFLOW and More”组织者

1998-2010:国际学术刊物Ground Water副主编及软件版主编


研究领域:

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

流域生态-水文-环境过程

全球变化及新污染物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基于绿色环境修复的减污降碳协同技术


教学与人才培养:

  • 在美国和中国的四所高校(阿拉巴马大学、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创建并系统推动了地下水文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

  • 设计并讲授了10余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涵盖水文地质、地下水流与污染物迁移模拟、地质统计学、水文与环境耦合系统、水资源管理、地下水野外方法及定量分析等领域。

  • 指导和培养了120余名研究生与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女性超过一半),其中多位已在全球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产业界担任重要学术与管理职务。


12篇代表性论文、专著和软件(*为通讯作者):

  • Kuang, X., J. Liu*, B.R. Scanlon, …, C. Zheng*, 2024, The changing nature of groundwater in the global water cycle, Science, 383, eadf0630,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f0630.

  • Ma, R., K. Chen, C.B. Andrews, S.P. Loheide, A.H. Sawyer, X. Jiang, M.A. Briggs, P.G. Cook, S.M. Gorelick, H. Prommer, B.R. Scanlon, Z. Guo, C. Zheng*, 2024,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49, 623-653,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environ-111522-104534.

  • Yu, J., Y. Tian*, X. Wang, T. Sun, M. Lancia, C.B. Andrews, C. Zheng*, 2024, Integrated modeling of flow,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a regional watershed: Assessing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impacts, Water Resour. Res., 60(9), https://doi.org/10.1029/2024WR037531.

  • Pang, M., E. Du*, C. Zheng*, 2024, Contaminant transport modeling and source attribution with attention‐based graph neural network, Water Resour. Res., 60(6), e2023WR035278, https://doi.org/10.1029/2023WR035278.

  • Chen, K., X. Chen, J.C. Stegen, J.A. Villa, G. Bohrer, X. Song, K.Y. Chang, M. Kaufman, X. Liang, Z. Guo, E.E. Roden*, C. Zheng*, 2023, Vertical hydrologic exchange flows control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verbed sediments, Environ. Sci. Technol., 57(9), 4014–4026, https://doi.org/10.1021/acs.est.2c07676.

  • Lancia, M., Y. Yao, C.B. Andrews, X. Wang, X. Kuang, J. Ni, S.M. Gorelick, B.R. Scanlon, Y. Wang, C. Zheng*, 2022, The China groundwater crisis: A mechanistic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le Horizons, 4, 100042, https://doi.org/10.1016/j.horiz.2022.100042.

  • Feng, Y., Z. Zeng*, T. D. Searchinger, A. D. Ziegler, …, C. Zheng*, 2022, Doubling of annual forest carbon loss over the tropics during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Nature Sustainability, 5, 444-451,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2-00854-3.

  • Qiu, W., B. Chen, L. Tang, C. Zheng*, B. Xu, Z. Liu, J. T. Magnuson, S. Zhang, D. Schlenk, E. G. Xu*, B. Xing, 2022, Antibiotic chlortetracycline causes transgenerational immunosuppression via NF-κB, Environ. Sci. Technol., 56 (7), 4251-4261, 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7343.

  • Yao, Y., C. Zheng*, C.B. Andrews, B.R. Scanlon, X. Kuang, Z. Zeng, S. Jeong, 2021, Role of groundwater in sustaining northern Himalayan river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8e2020GL092354, https://doi.org/10.1029/2020GL092354.

  • Ben, Y., C. Fu, M. Hu, L. Liu, M. H. Wong, C. Zheng*, 2019,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antibiotic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69, 483-493, 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18.11.040. (热点及高被引论文,截至2025年10月谷歌学术单篇引用1350次).

  • Zheng, C. and G.D. Bennett, 2002, Applied Contaminant Transport Modeling,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621 pp. (专著,截至2025年10月各种版本谷歌学术总引用逾2100次).

  • Zheng, C. and P.P. Wang, 1999, MT3DMS: A Modular Three-Dimensional Multi-species Transport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Advection, Dispers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s of Contaminants in Groundwater Systems; Documentation and User’s Guide, Contract Report SERDP-99-1, U.S. Army Engine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Vicksburg, MS, 169 pp. (软件,截至2025年10月各种版本谷歌学术总引用逾34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