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电子系教授(博导),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通讯院士,国家特聘青年专家,鹏城实验室/南方海洋实验室双聘研究员,天地海一体化智能网联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集成光电智感实验室执行主任,科技部/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奖评审专家,IEEE/OSA/SPIE/CSOE资深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光学测试专委会/纤维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专委会委员,PhotoniX/OEA等期刊编委。
2008年获得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工程应用、天地海一体化智能网联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涵盖油气管网、风电电网、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周界安防、通信光缆(运营商)、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智能监测,并在海洋风电、海洋油气勘探、海洋地球物理以及军事国防等领域展开应用部署。目前已在国际主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83篇(Nat.Comm.,Light Sci. Appl.,Opto-Electronic Advances,Laser Photon. Rev.,PhotoniX等10篇),引用次数达7853次,H因子为48。在IEEE ICCT,CLEO-PR,APOS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做主旨报告2次,20余次特邀报告,并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TCP或组委会委员,(包括ACP 2018/21/22、OECC 2021、OGC 2020-24、APOS 2018-24、CLEO-PR 2018/20)参与组织20 余次国际会议。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包括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自然资源部项目、深圳市政府科研启动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在内的20余项科研项目。所研制的传感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工程领域(与深圳燃气、香港地铁、中国电信、南方电网以及在琼州海峡500kV输电缆等均有示范性项目),成果屡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科技产业》《深圳商报》《中央广播电台大湾区之声》《物联网之声》《南创中心》等主流媒体报道。
曾获得澳大利亚政府“奋进学者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等。此外,连续5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
教育经历
2003/9 - 2008/6,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
1997/9 - 2001/6,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士
工作经历
2018/08 - 至 今,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2017/08 - 至 今,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研究员
2018/08 - 2018/09, 悉尼科技大学, 电子与数据工程学院, 访问教授
2013/09 - 2017/07,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15/07 - 2017/08,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访问教授
2011/08 - 2013/08,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
2012/03 - 2012/09,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交叉光子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2009/08 - 2011/08,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电子工程系, 博士后研究员
2006/08 - 2009/06,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助理
研究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工程应用、天地海一体化智能网联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涵盖油气管网,风电电网,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周界安防,通信光缆(运营商)、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智能监测,并在海洋风电、海洋油气勘探、海洋地球物理以及军事国防等领域展开应用部署。
所获荣誉
2022年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0年 - 中国工业-大学-研究所合作促进奖
2019年 - 深圳市“孔雀计划”引进人才
2018年 - 南方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者”
2017年 - 四川省“杰出贡献专家”
2016年 - 詹天佑铁路科技奖(青年奖)
2015年 - 全国杰出青年专家,中国
2014年 - 四川省“高端引进人才”
2012年 - 澳大利亚政府教育部“Endeavour Award”
连续五年入选 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排名
代表文章
1. Shao, L.; Zhang, J; Chen, X; Xu, D; Gu, H; Mu, Q; Yu, F; Liu, S; Shi, X; Sun, J; Huang, Z; Yang, X; Zhang, H; Ma, Y; Lu, H; Liu, C; Yu, 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riven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PHOTONIX, 2025.
2. Yu, F.; Liu, S.; Xu, D.; Gu, H.; Chen, X.; Zhang, J.; Yang, X.; Xiao, D.; Zhang, H.; Shao, L.*, Data Compression Solution for Φ-OTDR: Encoding the Extracted Spectrum,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4.
3. Shen, X.; Wu, H.; Zhu, K.; Liu, H.; Li, Y.; Zheng, H.; Li, J.; Shao, L.*; Shum, P.; Lu, C., Fast and Storage-Optimized Compressed Domain Vibration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24.
4. Zhang, J.; Yan, Y.; Liu, S.; Chen, X.; Lau, A.; Yu, C.; Shao, L.*, Adaptive Block-Matching and 3D denoising for Φ-OTDR under ultra-low SNR condition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24.
5. Zhao, F.; Lin, W.; Guo, P.; Hu, J.; Liu, Y.; Liu, S.; Yu, F.; Zuo, G.; Wang, G.; Liu, H.; Chen, J.; Li, Y.; Shum, P.; Shao, L.*, Compact optical fiber sensor based on Vernier effect with speckle patterns, OPTICS EXPRESS, 2023.
6. Liu, S.; Shao, L.*; Yu, F.; Lin, W.; Xiao, D.; Sun, S.; Li, S.; Pun, S.; Mak, P.; Vai, M., Accelerating the phase demodulation process for heterodyne Φ-OTDR using spatial phase shifting, OPTICS LETTERS, 2023.
7. Yu, F.; Liu, S.; Shao, L.*; Xu, W.; Xiao, D.; Zhao, F.; Hu, J.; Lin, W.; Wang, G.; Wang, W.; Wang, F.; Liu, H.; Shum, P., Ultra-low sampling resolution technique for heterodyne phase-OTDR based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OPTICS LETTERS, 2022.
8. Liu, S.; Shao, L.*; Yu, F.; Xu, W.; Vai, M.; Xiao, D.; Lin, W.; Hu, J.; Zhao, F.; Wang, G.; Wang, W.; Liu, H.; Shum, P.; Wang, F., Quantitative demodulation of distributed low-frequency vibration based on phase-shifted dual-pulse phase-sensitive OTDR with direct detection, OPTICS EXPRESS, 2022.
9. Liu, S.; Yu, F.; Hong, R.; Xu, W.; Shao, L.*; Wang, F., Advances in phase-sensitive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2022.
10. Xiao, D.; Wang, G.; Yu, F.; Liu, S.; Shao, L.*; Wang, C.; Fu, H.; Shum, P.; Ye, T.; Wang, W., Highly Stable and Precise Demodulation of an FBG-Based Optical Current Sensor Using a Dual-Loop 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21.
Shao, L.*; Liu, S.; Bandyopadhyay, S.; Yu, F.; Xu, W.; Wang, C.; Li, H.; Vai, M.; Du, L.; Zhang, J., Data-Driven Distributed Optical Vibration Sensors: A Review,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0.
11. Shao, L.*; Liu, S.; Bandyopadhyay, S.; Yu, F.; Xu, W.; Wang, C.; Li, H.; Vai, M.; Du, L.; Zhang, J., Data-Driven Distributed Optical Vibration Sensors: A Review,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0.
招聘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光电子智能传感实验室)招聘3名博士后研究员
职位名称:博士后研究员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空缺数:3
1. 职位描述
申请人应拥有光学技术、光纤传感、电子信息技术、信号处理或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博士学位或相关工作经验。优先考虑在分布式光纤泄漏监测方面有经验的候选人,应用于油气管道、电力 grid、油气勘探、地震监测或水下声学检测。
2. 工作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无不良记录。
(2)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三年内,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已在其他机构完成博士后项目。申请者应身体健康且年龄在35岁以下。
(3)在博士期间,已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至少2篇被 SCI 收录的论文。
(4)展示强大的研究能力,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优先考虑具有跨学科背景或显著研究成果的申请人。
(5)优先考虑能够成功将学术研究应用于工业场景的申请人。
(6)具备强大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7)对于已就业的申请人,其雇主必须提供证明其全职承诺的文件。优先考虑精通多种技术的申请人,例如数值模拟软件(COMSOL、CST、Matlab)、硬件和软件开发、实验技能、勤奋、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独立用英文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
3. 工作职责
(1)与指导教授合作,开发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满足博士后完成要求:在JCR Q1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在JCR Q2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或在JCR Q3/Q4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
(3)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省或市的项目,担任首席科学家。
4. 薪酬和福利
(1)年薪不低于35万元人民币(包括省市补贴)。杰出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申请“校长杰出博士后计划”,年薪不低于55万元人民币(包括补贴)。
(2)根据大学教职员工标准提供福利,根据深圳规定提供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通过大学未使用深圳校内过渡性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能会获得额外的住房补贴。
(4) 其他福利
研究小组提供研究资金,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办公环境。
每位在本组指标内的博士后研究员在两年内可获得25,000元人民币的学术交流费用。
研究小组根据特定研究成就提供基于绩效的研究奖励。
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选择留在深圳定居,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申请办理户口迁移。
儿童的托儿所和学校入学将遵循深圳市的相关规定。
(5)其他支持
研究组全力支持博士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的省级和市级项目和各种博士后科学基金。
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获得外国博士学位的人士,可以根据高级专业人才标准申请深圳“孔雀计划人才”项目。
杰出的近期或新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申请由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在两年内获得60万元人民币(40万元人民币用于日常生活费用,20万元人民币用于研究经费)。
(6)职业前景
表现突出且符合相关条件者,出站后可聘为助理研究员教授及以上职务。
选择留在深圳进行研究并与中国境内企业或机构签订3+年劳动合同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将获得深圳市人民政府提供的300,000元人民币的 startup 科研资助。
根据资格,申请人可以申请“深圳孔雀计划C类人才”或“深圳储备人才”项目,获得为期5年、每年32万元人民币的免税奖励津贴。
产品经理
职位类型: 全职
职位空缺数: 1
1. 职位描述
(1)市场洞察:跟踪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市场趋势,研究能源和交通等行业的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并定期生成报告以支持产品战略。
(2)产品规划:制定短期和长期产品计划,主导新产品的设计和现有产品的升级,与团队合作确定技术解决方案,并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3)项目管理:监督整个项目过程,制定计划,协调跨部门资源,控制成本和时间,确保项目高效执行。
(4)市场发布:制定产品发布的策略,与市场部门合作创建促销材料,组织促销活动,并帮助产品打入市场。
(5)客户维护:与关键客户保持沟通,收集反馈,解决问题,并利用成功案例来提升产品声誉。
2. 工作要求
(1)专业背景:光纤通信、光电子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对分布式光纤技术原理有扎实的理解。
(2)工作经历:在光纤通信或相关领域拥有超过3年的产品管理经验,熟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具有跨部门项目管理经验。优先考虑有分布式光纤产品经验的候选人。
(3)技能:精通产品管理工具如Axure、MindManager和Excel,具有强大的文档编写和数据分析技能,并熟悉项目管理软件。
(4)能力:强大的市场洞察力,出色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项目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适应能力。
(5)其他:负责、能够在压力下保持韧性、具有道德观念,并能够适应商务旅行。
3. 薪酬和福利
(1)工资面议。
(2)提供充足的 career 发展机会和培训。
(3)第十三个月工资、项目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年度健康检查、假日福利等。
技术售前支持工程师
职位类型: 全职
职位空缺数: 1
1. 职位描述
(1)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支持产品演示。
(2)协助销售团队进行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提供技术培训和解释。
(3)根据客户的特定应用场合开发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4)支持客户进行产品选择、解决方案优化和技术援助,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5)准备技术文件、提案和报告,并参与项目招标。
(6)与研发团队合作,根据客户反馈提出产品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2. 工作要求
(1)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或更高。
(2)在光电子学、传感、通信、边缘计算或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技术背景,了解相关产品和技术原理。
(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快速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4)具有一定的售前技术支持经验,能够独立开发和展示技术解决方案。
(5)项目管理和文档编写技能,能够应对工作压力。
(6)优先考虑对石油天然气管道、风电 grid、铁路运输或通信电缆等行业有了解的候选人。
3. 薪酬和福利
(1)薪资范围:12,000–15,000 人民币/月。
(2)提供充足的 career 发展机会和培训。
(3)第十三个月工资、项目奖金、社会保险、住房公积、年度健康检查、假日福利等。
研究助理
职位类型: 全职
职位空缺数: 1
1. 职位描述
(1)处理研究小组的日常采购、报销、财务和行政事务。
(2)管理与外部机构的协调,收集材料,并协助研究组 leader 进行外部沟通。
(3)协助研究项目申请流程,跟踪提交情况,并支持与项目相关的任务。
(4)完成其他指定任务。
2. 工作要求
(1)学士学位或更高。
(2)强大的沟通、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条理清晰、有耐心、勤奋、负责、乐观和团队合作。
(4)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例如,光学工程、光电子仪器、物理学)的教育或工作背景。
(5)优先考虑具有行政经验、项目申请经验或熟悉政府政策和项目申请流程的候选人。
3. 薪酬和福利
(1)与研究组负责人协商决定工资。
(2)校内四人宿舍可提供(每月300元)。
(3)工作时间:周末休息,每天工作8小时(9:00–18:00)。
(4)福利包括带薪年假、国家节假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餐补、节日津贴、高温津贴、节日礼物、积极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联系方式
地址: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南楼342
电话: +86 755 8801 8136
邮箱:shaoly@sustech.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