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

EN       返回上一级       师资搜索
邵理阳
研究员
shaoly@sustech.edu.cn

2008年获得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光纤光栅及光纤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器件、微纳光纤器件及传感、微波光子传感测量等。目前已在国际主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00多篇,其中SCI 收录79篇,1篇国际杂志特邀综述文章(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和8次国际会议特邀报告,论文被他人引用1200多次(其中SCI他人引用1000余次),拥有7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微型光纤矢量倾斜仪”被Nature Photonic作为研究亮点转载报导。2016年 荣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目前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深圳市政府科研启动经费等。

 

教育经历

2003/9 - 2008/6,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

1997/9 - 2001/6,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士 

工作经历

2018/08 - 至  今,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2017/08 - 至  今,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研究员

2018/08 - 2018/09,  悉尼科技大学, 电子与数据工程学院, 访问教授

2013/09 - 2017/07,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15/07 - 2017/08,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访问教授

2011/08 - 2013/08,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

2012/03 - 2012/09,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交叉光子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2009/08 - 2011/08,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电子工程系, 博士后研究员

2006/08 - 2009/06,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研究助理

研究简介

新型微结构光纤及其应用;

分布式布里渊时域传感技术;

相敏光时域反射技术;

微波光子传感及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安防应用;

光信息及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周界安防、地震监测、桥隧安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所获荣誉

2019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B类)

2017年荣获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

2016年荣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

2014年入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12年荣获澳大利亚教育部“奋进学者奖”

代表文章

[J12] S. Bandyopadhyay, L. Y. Shao,* M. Smietana, J. Hu, C. Wang, Q. Wu, G. Q. Gu, Y. J. Liu, X. L. Chen, Z. Q. Song, X. F. Song, Q. L. Bao, “Nanocoating optimization for ultrasensitive label-free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 based biosensors”, submitted to Sensing and BioSensing Research

[J11] J. Hu, L. Y. Shao,* G. Q. Gu, X. M. Zhang, Y. J. Liu, X. F. Song, Z.Q. Song, J.S. Feng, R. Buczyński, M. Śmietana, T. H. Wang, and T. T. Lang,*, "Dual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side-hole fiber for high-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IEEE Photonics Journal,1-1, 2019 (doi: 10.1109/JPHOT.2019.2948087)

[J10] L. Y. Shao,*, S. Q. Liu, S. Bandyopadhyay, F. H. Yu, W. J. Xu, C. Wang, H. C. Li, M. I. Vai, L. L. Du and J. S. Zhang,  “Data-driven Distributed Optical Vibration Sensors: A Review”, IEEE Sensors Journal,1-1, 2019 (doi: 10.1109/JSEN.2019.2939486)

[J9] X.F. Yang, S. Bandyopadhyay, L.Y. Shao*, D. R. Xiao, G. Q. Gu, Z. Q. Song, “Side-Polished DBR Fiber Laser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for Axial Force and Refractive Index Measurement”, IEEE Photonics Journal 11(3),1-10, 2019 .

[J8] H. Qian, L.-Y. Shao*, W. Zhang, X. Zhang, H. He, B. Luo, X. Zou, W. Pan, and L. Yan, “Fiber-optic viscometer with all-fiber acousto-optic superlattice modulated structure”,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36(18), 4123-4128 (2018)

[J7] H. He, L.-Y. Shao*, C. Wang, B. Luo, X. Zou, X. Zhang, W. Pan, and L. Yan, “Arbitrary Spectral Synthesis and Waveform Generation with HiBi Fiber Loop Mirrors”, IEEE Photonics Technol. Lett. 30 (10), 943-946 (2018)

[J6] L.-Y. Shao, Z. Liu, J. Hu, D. Gunawardena, and H.-Y. Tam, "Optofluidics in 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ers," Micromachines 9, 145 (2018). (特邀综述论文)

[J5] H. He, L.-Y Shao*, H. Li, W. Pan, B. Luo, X. Zou, and L. Yan, "SNR enhancement in phase-sensitive OTDR with adaptive 2D bilateral filtering algorithm," IEEE Photonics Journal, vol. 9, no. 3, pp. 1-10, (June 2017)

[J4] H. He, L.-Y Shao*, H. Qian, X. Zhang, J. Liang, B. Luo, W. Pan, and L. Yan, "Novel birefringence interrogation for Sagnac loop interferometer sensor with unlimited linear measurement range," Optics Express 25, 6832-6839 (2017).

[J3] L.-Y. Shao*, M. Zhang, K. Xie, X. Zhang, P. Wang, and L. Yan, "The Longitudinal Force Measurement of CWR Tracks with Hetero-Cladding FBG Sensors: A Proof of Concept," Sensors 16, 2184 (2016).

[J2] L.-Y. Shao*, J. Zhang, X.P. Zhang, W. Pan, and L.S. Yan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using Dual-Wavelength Fiber Laser Based on Thinned FBG”, IEEE Sensors Journal, 16 (23), 8463-8467(2016)

[J1] L.-Y. Shao*, Y. Luo, Z. Zhang, X. Zou, B. Luo, W. Pan, and L. Yan, "Sensitivity-enhanced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cascaded fiber optic Sagnac interferometers based on Vernier-effect," Optics Communications 336, 73-76 (2015).

招聘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光电智感实验室)招聘博士后3名

职位名称:博士后研究人员

职位类型:全职

招聘数量:3名

 

一、职位描述

从事激光雷达相关项目研究(职位1,面向企业联合培养博后项目);

从事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相关项目研究(职位2,面向企业联合培养博后项目)

从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或光纤传感技术或微波光子传感等研究(职位3)

 

二、招聘要求

职位1:须有激光雷达相关项目经验,35周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

职位2:须有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相关项目经验,35周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

职位3:须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或光纤传感技术或微波光子传感等相关项目经验,35周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

 

三、培养模式

职位1和职位2:南方科技大学与广东相关企业联合培养;

职位3:南方科技大学培养(结合本人意愿可放在企业联合培养)

 

四、岗位职责

1. 与合作导师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 满足博士后出站条件:发表JCR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JCR二区期刊论文2篇,或JCR三、四区期刊论文4篇;

3. 以负责人的身份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市级项目。

 

备注:参考中科院分区,不分大小类,就高不就低。例如A期刊为大类物理一区,小类光学二区;B期刊为大类工程技术二区,小类仪器仪表一区。那么在A、B两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按一区算。

 

五、薪酬待遇

01. 年薪不低于33.5万元(含省市补贴)。优秀博士后可申请“校长卓越博士后”,年薪不低于50.7万元(含省市补贴);

02. 福利费参考学校教职工标准发放,并按深圳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03. 未使用校内周转宿舍或未依托学校使用深圳市公租房的博士后,可另外享受住房补贴。

04. 其它福利待遇

1)课题组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以及优良的工作和办公环境;

2)每个课题组员额内的博士后可获得两年2.5万元的学术交流资费;

3)课题组根据具体科研工作业绩情况,提供相应的科研绩效奖励;

4)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

5)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05.  其他支持

1)课题组全力支持博士后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深圳市的各级课题,还可申请各类博士后科学基金;

2)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拥有国外博士学位者,可参照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申请“孔雀计划人才”;

3)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的《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获得“博新计划”支持的博士后,可获得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具体申请条件和申报流程等参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做好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备注:应届或新近博士:2019年度应届毕业生或者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

06.  职业前景

1)工作表现优异且符合条件者,于聘期期满后可聘为研究助理教授以上岗位;

2)博士后出站选择留(来)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深圳市政府给予每人3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3)依据自身符合的条件,可申请 “深圳市孔雀计划C类人才”或者“深圳市后备级人才”,享受5年160万的奖励津贴(免税)。

备注:“孔雀计划C类人才”和“深圳市后备级人才”的认定,可参照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a)一般要求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b)“孔雀计划C类人才”要求海外经历+3篇JCR一区的文章;c)“后备级人才”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且完成结题,或者出站留深工作3年后也可申请。

 

六、课题组及实验平台

1、核心成员

邵理阳,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OSA资深会员,SPIE终身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光学测试专委会/纤维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国家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机构的评审专家。澳大利亚教育部“奋进学者奖”(2012),“四川省高层次引进人才”(2014), “国家特聘青年专家”(2015),“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2016),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017), 和“南科杰出青年学者”(2018),“深圳市高层次引进人才”(2019),“中国产学研促进奖” (2020)。入选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包括“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2019/2020)。
主要研究方向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工程应用,光纤激光器及其传感应用,前沿光学及医学检测应用,智慧海洋综合感知及系统装备等。目前已在国际主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00多篇,其中SCI 论文150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75篇),包括Nat.Comm. 、Light Sci. Appl.、Opto-Electronic Advances、Laser Photon. Rev.、Adv. Electron. Mater.、Nanoscale、Biosen. and Bioelectron.等8篇,总引/他引:5663/3800, H因子 43;应邀撰写综述文章4篇,在IEEE ICCT, CLEO-PR, APOS等重要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2次,特邀报告近20次,担任ACP2022、OGC2020/21/22、CLEO-PR 2018/2020等国际会议TPC Chair/组委会成员20 余次; 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沈平,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为 OSA Fellow, SPIE Fellow, IEEE 美国光电子学会全球副主席,研究领域包括硅光子、光纤智能感知技术、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发表论文900余篇,H指数 45;作为 PI 及 Co-PI 申请到科研项目经费超过5千万;担任大型国际会议主席如CLEO-PR 2017,并为 OGC,  PGC, ICOCN, ICAIT 等国际大会的发起者;曾创建课程项目“Enabled learning:Escape Room Design”被主流媒体 Channel News Asia, Channel U, Channel 8, Channel 5, Zhaobao 等四种语言广泛报道;培养的博士生/博后获得国家杰青1 人、国家优青2 人、创业公司 2 家等;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紧密。

 

宋章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海洋声学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主要从事光纤信息技术和海洋探测技术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兵工学会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和参与装备预研项目6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项, 863项目3项;负责光纤陀螺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横向项目8项;作为核心骨干还参加型谱、演示验证项目和型号项目研究十余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获得国家和军队发明专利十余项。

2、经费支持

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基金、四川省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深圳市政府科研启动经费等,相关纵向经费近2000万元。

3、光电智感实验室简介

邵理阳教授于2017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并着手创建信息光子与传感实验室。2020年邵理阳教授联合沈平教教、宋章启教授等业内知名学者联合打造光电智感实验室。实验室目前已建有光纤磨抛系统、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光纤拉锥系统和飞秒激光加工系统,购置的常用设备有台式电子显微镜、小型离子溅射仪、光纤熔接机、保偏光纤熔接机、光纤光栅解调仪、光时域反射仪、高性能示波器、光纤光谱仪、高精度电动位移台、3D打印机、折光仪和控温仪、光电强度调制器、光电相位调制器、高速宽带PD、飞秒激光器等,并配有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和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后续还将搭建和购置CO2激光加工系统、电化学工作站、UV-VIS光谱仪、白光激光光源、Nikon高分辨率金相显微镜、C-L波段单频可调谐激光器和压电控制三维纳米平移台等。

此外,南方科技大学微纳加工及分析测试中心、皮米中心、前沿与交叉研究院、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格拉布斯研究院(诺奖实验室)、冷冻电镜中心等拥有一流的测试仪器和表征平台,课题组对博士后使用学校的公共仪器和平台给予充分支持。

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基于光学的传感、测量、检测、微纳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寻求将光信息及传感技术应用于海洋监测、轨道交通、周界安防、桥隧安全、生物化学和生命健康等领域。

 

七、 境内外合作

本课题组与境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入课题组的博士后,若有意愿去境内外进行交流的,可采用与境内外合作单位合作培养的模式。其中,境外交流按因公出国的方式办理。

1、 合作单位:境内 & 境外合作单位

1) 境内合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

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2)境外合作单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华盛顿大学(UW);

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

香港:香港大学(HKU)、香港理工大学(PolyU);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波兰:华沙理工大学(WUT)。

(境内外合作方负责教授信息详见后文列表)

2、研究地点:本单位和合作单位“1+1”的模式,即“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和“境外合作单位合作导师提供的工作场所”。另外,出国的差旅花费由课题组承担。

 

八、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相关应聘材料发送至:shaoly@sustech.edu.cn(邵老师),邮件标题以“应聘岗位+姓名”命名。相关应聘材料如下:

1)本人简历(请包括:出生年月、从大学起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科研成果、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并附近照);

2)能充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有关材料,如:代表性论文、获奖情况、主要承担课题或工程情况、以及未来研究计划等;

3)2-3封推荐信及推荐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地址: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南楼342

电话: +86 755 8801 8136

邮箱:shaoly@sustech.edu.cn